找到相关内容338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念之间(中)

    甚至不 屑,是不是双方把互相尊重的定义弄错了?不妨用沟通来取代隔阂,换 一个方式或许会更好。 三、适度的关心-猜疑与关心只是一线之隔。所谓: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19239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六)

    地之修惑又分九品断之,每断一品惑,各有无间、解脱二道。即正断烦恼之位为无间道;断後相续所得之智为解脱道。   ③灭尽定:又称灭受想定,为二无心定之一。得不还果(阿那含)以上的圣者,作假入涅盘之想而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3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后入无心三昧,始一切时中常与定俱,所以不净、假观、数息妙门,是入甘露之津,出生死之径。故龙树祖师云:观佛十力中,二力最大,因业力故入生死,因定力故出生死。《正法念经》云:救四天下人命,不如一食顷端心正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
  • 意在诗外——虚云峨眉山诗臆释

    为问老僧颠过未?呼来留伴草堂前。          其二  白云抱石石铺云,云石相依浑不分。  可许老僧来展具,扫开云石看斜曛。          其三  云去云来无定处,却寻怪石作相知。  无心出...

    段玉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594085.html
  • 问: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?

    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说: “佛从何方来?灭向何方去?既言常无住,佛今在何处?” 禅师就回答他: “佛从无为来,灭向无为去;法身满虚空,常住无心处。 有念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235395021.html
  • 大慧宗杲“话头禅”理路钩沉——以《大慧书》为线索

    又不在具体清晰的“疑情”中,即不在思维推理中;那是似乎无所事事,但又冥灵牵挂真理实相之非无心、非有心状态,这才是“话头”。   宗杲也就此深入阐释:“但将妄想颠倒底心,思量分别底心,好生恶此底心,知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395194.html
  • 诸法性空论

    内止其心,不空外色。”这种观点把佛教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引向主观上的不起执心,认为“无心于万物,万物未尝无”,这无疑是对唯物主义作了让步,因而在当时曾被认为是“邪说”而遭到了其他般若学派的围攻。僧肇的《不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2795582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一念心,“若无心而已,介尔有心,即具三干”,强调万法不是由“法性”随缘而作,而是人心中本来具足的:“若从心生一切法者,此则是纵;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,此即是横。纵亦不可,横亦不可,只心是一切法,一切法是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
  • 临济宗的祖庭——海会寺

    要有奇怪的真实,否则,佛应该尊敬,众生也应该尊敬,这正是习禅者所要追求的自由境界,不过这样的境界,不是“无心是道”所能涵括,必须要一番艰苦的修行,才能在大死之后获得生命的新生。   安居是寺庙的一个...

    妙慧 周会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095766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,中国佛教虽然不是导师主要的治学领域,但是导师无心插柳而写成的《中国禅宗史》竟然受到海内外大家普遍的重视。   最后,导师跟中国古德比较,有何不同?以下列举出几点:   第一,导师是阅读完整部南北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